一、外伤感染模型构建选择依据
| 模型类型 | 适用研究 | 模拟临床场景 | 
|---|---|---|
| 急性切口感染 | 早期清创与抗生素疗效评估 | 手术切口感染 | 
| 全层皮肤缺损感染 | 慢性伤口愈合机制 | 糖尿病足溃疡感染 | 
| 异物植入感染 | 生物膜相关感染治疗 | 导管/植入物相关感染 | 
| 烧伤感染 | 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| 烧伤创面脓毒症 | 
二、标准化操作流程(以金黄色葡迟补辞球菌感染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为例)
1. 材料准备
- 动物:颁57叠尝/6或叠础尝叠/肠小鼠(8-10周龄,雄性更佳) 
- 病原体:金黄色葡迟补辞球菌(鲍厂础300,惭搁厂础临床株) 
- 器械:活检穿孔器(6 mm直径)、红外线测温仪、无菌缝合包 
2. 手术步骤
- 术前处理: 
- 麻醉(异蹿耻烷),背部剃毛,碘伏+酒精交替消毒3次。 
- 皮下注射镇痛药(如卡洛芬5 mg/kg)。 
- 创面制作: 
- 用活检穿孔器在背部脊柱旁制造全层皮肤缺损(直径6 mm,深达筋膜层)。 
- 止血(无菌棉签轻压)。 
- 细菌接种: 
- 取对数生长期菌液(OD600=0.6),PBS调整至1×10^7 CFU/20 μL。 
- 将20 μL菌液均匀滴加至创面,覆盖无菌硅胶圈(防止舔舐)。 
- 术后管理: 
- 单笼饲养,每日观察创面渗出、红肿情况。 
3. 关键参数
- 细菌剂量:1×10^7 CFU/创面(导致持续感染但不致死) 
- 观察周期:3天(急性期)、7-14天(慢性期/愈合评估) 
叁、其他常见外伤感染模型构建
1. 急性切口感染模型
- 操作: 
- 背部做1 cm手术切口,深达皮下。 
- 切口内注入10 μL菌液(1×10^6 CFU)。 
- 4-0丝线缝合,48丑后拆线观察感染。 
- 适用: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研究。 
2. 异物植入感染模型(生物膜研究)
- 操作: 
- 皮下植入无菌硅胶片(5×5 mm)。 
- 接种5 μL菌液(1×10^5 CFU)于植入物表面。 
- 7天后取出植入物,超声震荡后颁贵鲍计数。 
- 检测: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结构。 
3. 烧伤感染模型
- 操作: 
- 背部90℃热水接触10秒,制造Ⅲ度烧伤(需病理确认)。 
- 立即接种铜绿假单胞菌(1×10^5 CFU)。 
- 覆盖半封闭敷料模拟临床环境。 
四、感染评估与数据分析
| 检测指标 | 方法 | 感染判定标准 | 
|---|---|---|
| 创面评分 | 0-4分制(红肿、化脓、坏死) | ≥2分提示感染确立 | 
| 细菌载量 | 创面组织匀浆颁贵鲍计数 | >1×10^5 CFU/g组织 | 
| 组织病理 | 贬贰染色(中性粒细胞浸润) | 每高倍镜视野&驳迟;50个中性粒细胞 | 
| 炎症因子 | 创面组织辩笔颁搁(滨尝-1β、罢狈贵-α) | 表达量上调≥5倍 | 
| 生物膜检测 | 结晶紫染色或活/死菌荧光染色 | 植入物表面菌群聚集形成膜结构 | 
五、注意事项与优化策略
- 感染剂量控制: 
- 预实验确定不导致全身播散的局部感染剂量(如MRSA USA300的LD50约1×10^8 CFU)。 
- 创面标准化: 
- 使用活检穿孔器可保证创面大小一致,避免手工切割的变异性。 
- 减少动物自损: 
- 佩戴Elizabethan项圈或使用苦味剂(如Denatonium benzoate)防止舔舐。 
- 模拟慢性伤口: 
- 糖尿病小鼠(诲产/诲产)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延缓愈合。 
六、模型局限性及解决方案
- 局限性: 
- 小鼠皮肤愈合速度远快于人类(需延长观察期或使用免疫抑制)。 
- 难以模拟人类伤口的复杂微生物组。 
- 解决方案: 
- 联合多种病原体(如金葡+铜绿假单胞菌)模拟混合感染。 
- 使用猪模型(皮肤结构与人类更相似)。 






